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Conflux創始人張元傑:公有鏈是中國Web3未來 聯盟鏈代表落後技術
Conflux聯合創始人張元傑:公有鏈是中國Web3的未來
作爲國內Web3公有鏈創業者,Conflux樹圖聯合創始人兼COO張元傑認爲,關於中國Web3行業存在很多誤解。
"Web3就是加密貨幣,中國不允許加密貨幣",所以中國沒有Web3。這樣的言論大行其道,但加密貨幣並不是Web3,只是Web3當前應用生態中的一個熱點應用。造成這種認知的原因更多是因爲"加密貨幣這些人在現有的Web3用戶羣裏佔有話語權和主導權"。
而"國內聯盟鏈合規,公有鏈不合規"的說法在他看來更是一大誤解,"並沒有任何政策說公有鏈技術在國內是被禁止的。國家監管部門給這個領域留了一些摸着石頭過河的口子和機會,這也是我們在國內可以正常做事的原因。"至於聯盟鏈的大行其道,他覺得這完全是Web2.0時代的互聯網大公司試圖搶奪區塊鏈話語權的行爲,因爲**"聯盟鏈就是一個僞裝版的中心化數據庫,代表了落後的技術,是過去互聯網數據孤島、數據門閥的延續。"**
對於現在的數字藏品熱,混亂的加密貨幣市場和DeFi行業,張元傑認爲,這些都不能代表真正的Web3,"Web3真正什麼樣還沒有被呈現出來,目前只有理念和底層哲學的東西,還根本沒有落地。"
到底Web3的理念是什麼,Web3用戶是誰,以及國內Web3創業應該怎麼做,張元傑在這次訪談中分享了很多觀點。
本文要點:
當下的互聯網,大企業壟斷數據,形成一個個數據孤島,流量成本越來越貴,個人數據被幾家大公司瓜分,互聯網創業的機會也越來越少,整個行業陷入了僵局。我認爲Web3其實是有機會的。
如果還沒有千萬級日活甚至上億日活的應用出現,我認爲Web3的時代就還沒有到來,Web3的理念也沒有被真正地闡述。
言必稱代幣和代幣經濟學的人,其實都是鑽到錢眼裏了,已經對人類最本質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在乎了,也不再圍繞用戶的需求出發,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快速創造財富和收獲財富上。
整個區塊鏈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去中心化從來沒有存在過,更多是一個去信任化的過程。
認爲聯盟鏈合規,而公有鏈是違規的,這種理解其實是沒有認真解讀國家的法律,而錯把互聯網大廠的一些輿論上的宣傳當作國家法律法規的一種誤解。
Web3如果想要走向主流,走向更多的互聯網用戶,就需要在地球上尋找一塊安身立命之所,需要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和國情。
Web3只是互聯網創業的一個技術組件,不是全部,不要本末倒置。
國內公有鏈生態現狀
Conflux是一個公有鏈,也就是Web3的底層基礎設施,大家可以認爲它是一個去信任化的分布式帳本,主要用來做數字資產的發行。2018年Conflux的開發理論確立,經過2年研發後上線,目前運行了2年多,沒有出現過一次的停網,也順利完成了幾次硬分叉。
Conflux主要聚焦於國內的Web3生態,目前已經有超過800萬的數字藏品在Conflux發行,超過300萬的獨立用戶,服務了超過300個品牌IP,孵化了超過70家分散在數字藏品、Web3以及基礎設施賽道的企業。
去年在政策明確後,很多企業開始了Web3領域的嘗試,這也是今年我們的生態有比較快發展的原因。
Conflux上有一些有趣的案例和應用:
周傑倫發行的元宇宙盲盒,盲盒中還有一首此前從未發行過的單曲《紐約地鐵》。
某快餐品牌通過Conflux發行了面向內部員工的數字藏品。
某報社將歷年頭版的隨機組合,做成了數字藏品,免費贈送給讀者。
某茶飲品牌在去年做了數字人預售卡,並且也把數字藏品放在了Conflux上,三天內預售卡銷售額接近2億人民幣。
此外還有一些汽車品牌、體育品牌以及二次元品牌的合作,比如某汽車品牌、某動畫IP等,都做了一些Web3的嘗試。
國內基於公有鏈的應用生態現在處於什麼階段:
數字藏品領域已經非常成熟,不過整個市場在收縮狀態,很多企業在積極探索如何把數字藏品和營銷、社交以及衆創經濟結合在一起。
一些企業正在嘗試將數字藏品與實體商品、IP、社交、衆創等結合,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還有不少企業想把數據資產放在公有鏈上。衆創內容的創作也有一些嘗試,IP品牌正在與公有鏈企業合作,吸引更多創作者參與創作者經濟。
張元傑加入Conflux的原因是看到了Web3的價值:
Web3主張個人除了讀和寫之外,還擁有自己的數據產權。
當中心化企業的服務器數據變成公有的數據標籤後,這些數據可以被任何第三方開發者獲取和分析,開發出無窮多的、無需準入的互聯網服務給用戶。
用戶可以將他在互聯網上產生的價值最大化,而不再被某一家公司所獨有。
當下的互聯網,大企業壟斷數據,形成數據孤島,流量成本越來越貴,互聯網創業機會越來越少,整個行業陷入僵局。Web3有機會改變這種狀況。
加密貨幣和代幣經濟學不等於Web3
張元傑認爲,雖然Web3的理念被提出來了,但Web3真正什麼樣還沒有被呈現出來,目前只有理念和底層哲學的東西,還根本沒有落地。
目前Web3的出圈才剛開始,像一些遊戲做了一些嘗試,但可能因爲經濟模型或參與用戶與經濟模型博弈的結果,導致它們的破圈作用沒能持續。如果還沒有千萬級日活甚至上億日活的應用出現,Web3的時代就還沒有到來,Web3的理念也沒有被真正地闡述。
提到Web3就是代幣經濟學,但它們並不是一回事。Web3主張的是個人數據資產化,資產化的數據並不一定要有代幣。比如靈魂綁定代幣,任何機構和個人都可以給你的錢包發這種代幣,就相當於你的標籤,會永遠放在你的錢包裏,不可交易。不可交易的標籤也有商業價值,無數的互聯網企業可以基於你的數據標籤向你提供服務,很多精準營銷的商業場景都會和標籤綁定。
你不需要讓渡你的隱私和數據來獲得服務,相反,你的數據標籤還可以成爲你的數據資產,爲你帶來商業價值,這就是Web3體現數據商業價值的過程。
加密貨幣如今成爲Web3的主流敘事,是因爲炒幣的很多人抱着賺快錢的想法,而且確實有不少人積累了不少財富,他們在現有的用戶羣裏佔有話語權和主導權,認爲中國沒有Web3,沒有代幣就沒有Web3。
還有一些遊戲項目,上來就談代幣經濟學,從來不說自己的遊戲機制。遊戲本身應該是有一套好玩的機制,然後代幣經濟學在其中發揮了一些作用,而不是將代幣經濟學放在首要的位置。
言必稱代幣和代幣經濟學的人,其實都是鑽到錢眼裏了,已經對人類最本質的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在乎了,也不再圍繞用戶的需求出發,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快速創造財富和收獲財富上。
對於"Code is Law",張元傑認爲不能過於教條。並不是說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去中心化,比如不可能每一個參與公有鏈生態的人都去寫代碼。只能說盡可能降低大家參與的門檻,變成一個開放的狀態讓大家都參與進來,並且一起分享過程中的經濟利益。
整個過程中,需要創始人強大的推動力,將其推動到一個能夠自行運轉的狀態,但是這個狀態其實是永遠無法達到的,需要有人一直維護和打補丁,這並不妨礙區塊鏈中有一部分的工作是去中心化的狀態。
整個區塊鏈世界,真正意義上的去中心化從來沒有存在過,更多是一個去信任化的過程。在日常沒有極端事件的情況下,用戶可以信任它的規則,但是仍然有核心的領導團隊,並不是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狀態。
聯盟鏈是區塊鏈技術的倒退
張元傑認爲,"國內聯盟鏈合規,公有鏈不合規"的說法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公有鏈技術在國內沒有說是不合規的,Conflux是公有鏈,自然沒有問題,以太坊作爲公有鏈也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什麼?不能面向中國用戶宣傳銷售數字貨幣是底線。所以很多公有鏈數字貨幣的交易或者挖礦節點都在海外,但是在國內使用公有鏈技術,不涉及數字貨幣是沒有問題的。並沒有任何政策說公有鏈技術在國內是被禁止的。國家監管部門是給這個領域留了一些摸着石頭過河的口子和機會的,這也是我們在國內可以正常做事的原因。
只是公有鏈創業在國內面臨着宣傳和支付的障礙,宣傳所需的平台帳號要做好各種互聯網備案,而支付必須用法定貨幣,這是國內Web3創業沒法繞開必須要克服的障礙。
至於聯盟鏈合規的說法,是因爲推出聯盟鏈的互聯網企業,把持着宣傳和支付這兩個Web3的命門,在他們的潛移默化中,似乎聯盟鏈就舉着合規的大旗,公有鏈不合規就成了國家的法律法規一樣,其實這樣做的目的都是爲了維護他們的中心化數據庫,繼續維持他們將用戶的數據當做石油的核心利益訴求。
認爲聯盟鏈合規,而公有鏈是違規的,這種理解其實是沒有認真解讀國家的法律,而錯把互聯網大廠的一些輿論上的宣傳當作國家法律法規的一種誤解。
聯盟鏈就是一個僞裝版的中心化數據庫,代表了落後的技術,是過去互聯網數據孤島、數據門閥的延續,這也符合這些企業自身的利益。
可以看下聯盟鏈如今的現狀,海外有很多公司推出聯盟鏈,但如今已經悄無聲息。只有國內還在堅持聯盟鏈技術,並且不少企業大肆在宣傳聯盟鏈合規,甚至出現百鏈齊發的場面。
互聯網巨頭們的利益就是中心化數據庫,他們自己在不停地推出落後的聯盟鏈技術幹擾技術的正確發展方向,而且推廣的技術還不是他們的業務核心。這其實也是我們要到Web3行業創業的核心原因,不需要再去選擇站隊某家大公司,去創造一個更加平等的互聯網生態環境,讓更多用戶可以享受更加自由的互聯網服務,而不是必須在某家公司的生態中選一個。
中國Web3發展的核心挑戰
張元傑認爲,中國Web3發展的核心挑戰是政策、資本和人才。
政策上大家陷入了認識誤區,還甚至也影響了資本和人才的想法。關於Web3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潤",因爲Web3發生在新加坡、發生在美國,與中國無關。中國廣大的互聯網用戶完全被無視。這麼大的市場,可能沒有數字貨幣帶來的財富效應,難道就不值得做了嗎?我認爲這是藍海市場,大有可爲,完全值得去嘗試。
很多資本也因此認爲在中國投資公有鏈無法順利退出,而在海外可以炒幣退出。我覺得在國內的話,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