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稳定币监管困境:严打效果有限 制度建设迫在眉睫
稳定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监管困境与未来出路
近期,"稳定币"这一概念突然火热起来,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长期从事区块链法律服务的律师,我每天都在接触相关业务和案件,感受到这一领域正在"破圈"。
最近几天,关于稳定币的几则新闻引人注目: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召开学习会,研究加密货币与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公布一起利用稳定币进行跨境换汇的大案,涉案金额高达65亿元。
美国总统签署《天才法案》,确立数字稳定币监管框架。
香港即将施行《稳定币监管条例》,成为全球首个为法币稳定币建立全面监管体系的司法辖区。
这些事件反映出,各大金融中心正在推动稳定币合规化和金融化,而国内执法机关仍将其视为"非法金融活动"。监管节奏和制度理念的错位,提醒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稳定币的现实角色与制度定位。
稳定币为何受到黑灰产青睐?
地下钱庄选择以USDT为代表的稳定币作为跨境换汇工具,主要是因为它突破了传统换汇面临的诸多限制:
规避额度限制。通过稳定币可绕过个人年度购汇5万美元的上限,实现大额跨境转移。
降低资金池压力。稳定币消除了双边备付的需求,大幅降低了运营门槛。
提高到账效率。链上转账通常10分钟至1小时内即可完成,远快于传统银行电汇。
增强隐蔽性。虚拟货币交易链条复杂,难以追踪真实身份,增加了执法难度。
监管套利。利用不同司法辖区监管差异,在宽松地区完成法币兑换。
稳定币的这些特征,使其成为跨境资金"灰色流动"的新型基础设施。
国家为何持续严打虚拟货币犯罪?
我国对虚拟货币相关犯罪的高压打击,主要基于两个考虑:
虚拟货币匿名性强、易跨境流动,难以被传统金融监管体系有效监控,容易被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
我国实行严格外汇管制,而虚拟货币的无国界特征易成为规避监管、非法换汇的工具。
这不仅扰乱金融秩序,还会对宏观调控和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实质影响,如统计失真、宏观调控失灵、税收流失等。
自2017年以来,监管力度不断加码。但现实中,稳定币在灰产领域的使用反而愈加活跃。这也催生了一批"U商",他们通过提供撮合交易、赚取汇差,成为司法实务中的高风险群体。
持续打压能否真正"消灭"稳定币?
从2017年至今,监管政策密度与力度显著增强。但作为办理过大量相关案件的律师,我对这种严打方式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被抓的多是"边缘人物",如普通员工、"车手"、中间人等,而非决策者或主要获益方。
主犯往往已逃往境外,跨国执法难度大。
国家损失难以追回,司法资源投入巨大但回报有限。
这种碎片化打击,对真正作恶者的威慑有限,却让"介绍人"、"搬运者"等成为主要受罚对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回顾近年典型案例,似乎呈现出"越堵越漏"、"越打越大"的态势。仅靠个案惩治难以实现全社会警示效应,每个人都困在信息茧房里,难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稳定币主导权的主动放弃
中国曾是全球稳定币大国,许多知名交易所的创始人都是中国人。但连续出台的政策壁垒,导致项目方、平台、投资团队被迫出海,失去了主导整个生态的机会。
央行尝试推出数字人民币作为替代方案,但由于缺乏广泛应用场景和生态配套,市场接受度仍然低迷。仅靠行政命令强行推广,难以形成有效替代。
这凸显出对稳定币"封杀"的另一面:政策抵制并未消灭问题本身,只是让灰色路径更加隐蔽,反而给监管带来更多困扰。
稳定币的优势与应用场景
稳定币是锚定法币价值、运行于区块链网络的可编程数字资产。它具有高效、去中心化、低成本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
虽然稳定币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但也有正向用途。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正积极探索为其设计"合规沙盒"。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价值,思考如何以可控方式加以利用,而非彻底排斥。
制度缺位是根本问题
稳定币本身并非犯罪工具,关键在于制度是否及时跟进。一味打压不能阻碍技术发展,反而可能失去全球竞争力。
从刑事律师的办案经历看,制度真空带来了实质性执法困境:
办案人员对区块链技术认知滞后,影响案件处理。
打击策略碎片化,执法行为形同"打地鼠"。
缺乏系统性合规指引,法律适用摇摆不定。
真正有效的制度建设,应在安全与效率间寻求平衡,构建引导、替代、规制并重的合规生态体系。这才是未来金融治理的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