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解读Runes协议:底层设计机制与局限性分析## 1. Runes(符文)简介过去一年,Web3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铭文生态的爆发。其起源可追溯至Ordinals协议,这是一种为比特币上每个聪赋予唯一序号的技术。Ordinals的核心开发者casey早在去年9月就提交了Runes协议的基础代码,但迟迟未发布主网版本。在此期间,一些项目如RunesAlpha提前fork了该代码并发行了自己的协议。尽管存在争议,但这些项目在短短数月内总市值增长至数亿,展现了Runes协议的巨大潜力。官方版本的Runes协议计划于2024年4月20日左右正式在比特币主网上线。这意味着项目方、钱包和交易平台将面临直接在主网上开发的巨大挑战,因为没有测试网可供调试。## 2. 比特币链上数据记录方式比特币上有两种主流的链下数据附着方案:铭刻和蚀刻。### 2.1 蚀刻基础原理Runes使用蚀刻技术,将数据写入比特币UTXO的OP_RETURN字段。这种方式从Bitcoin Core 0.9版本(2014年)开始支持,可创建一种可验证但不可消费的输出,使数据直接存储在区块链上。在区块链浏览器中,可以看到交易附带的OP_RETURN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以十六进制编码呈现,解码后可得到JSON格式的字符串,包含Runes资产的部署、铸造、发行等信息。### 2.2 铭刻基础原理Ordinals/BRC20等协议则使用铭刻技术,将元数据写入交易的见证数据中。这一过程通过隔离见证和"向Taproot支付"(P2TR)方式实现,包括提交(commit)和揭露(reveal)两个阶段。P2TR是比特币2021年Taproot升级引入的交易输出类型,可以更私密地存储不同交易条件。铭刻过程需要两笔交易:首先生成支付到P2TR地址的UTXO(commit交易),然后花费这个UTXO时在见证脚本中提供真正脚本,从而上传铭文数据(reveal交易)。### 2.3 两种方案对比蚀刻:- 优点:逻辑简单直观,交易成本低,不占用全节点内存池。- 缺点:限制80字节长度,需高度压缩数据编码。铭刻:- 优点:几乎不限大小,具有一定隐私保护,支持多种玩法。- 缺点:需两次上链交易,成本较高,对全节点内存池压力大。## 3. Runes底层设计解读### 3.1 Runes 0.11版本初版Runes协议分为三部分:edicts(资产转移信息)、etching(资产部署信息)和burn(销毁)。edicts定义资产转移方向,etching呈现资产部署主要信息。与以太坊智能合约相比,Runes通过limit和term字段限制了铸造数量和可铸造区间。这种设计使得Runes项目难以实现复杂的代币经济学,但也增加了公平性,降低了项目方干预市场的可能。### 3.2 Runes 0.18版本最新版本的Runes协议做出了重大改变,主要包括:1. edicts新增pointer参数,用于修改资产默认转移方向,降低编码量和交易成本。2. 新增Mint字段,限制单笔交易只能铸造一个资产,平衡了不同用户的铸造机会。3. etching(资产部署)字段大幅变化: - 资产ID改为字符串形式,节省编码空间。 - 引入terms字段,允许发行方指定铸造起止时间,增加公平性。 - 设置资产名称长度释放规则,类似域名注册机制。 - 采用铭刻技术进行资产部署,增加隐私保护。 - 新增turbo字段,为未来协议升级预留。## 4. Runes新版协议评价优点:1. 贴合市场需求,解决了铭文协议初期的一些问题。2. 嵌入Ordinals协议,可借助其用户基础快速发展。3. 作为FT协议,弥补了Ordinals在市场运作方面的不足。4. 使用OP_RETURN记录数据,提高了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缺点:1. 上线时机紧张,可能影响生态初期发展。2. 规则复杂,资产名称长度限制可能增加用户被钓鱼风险。3. 当前功能局限于资产发行层面,缺乏对未来L2或BVM等方向的布局。
Runes协议深度解析:设计机制、优缺点及对比特币生态的影响
深入解读Runes协议:底层设计机制与局限性分析
1. Runes(符文)简介
过去一年,Web3领域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铭文生态的爆发。其起源可追溯至Ordinals协议,这是一种为比特币上每个聪赋予唯一序号的技术。Ordinals的核心开发者casey早在去年9月就提交了Runes协议的基础代码,但迟迟未发布主网版本。
在此期间,一些项目如RunesAlpha提前fork了该代码并发行了自己的协议。尽管存在争议,但这些项目在短短数月内总市值增长至数亿,展现了Runes协议的巨大潜力。
官方版本的Runes协议计划于2024年4月20日左右正式在比特币主网上线。这意味着项目方、钱包和交易平台将面临直接在主网上开发的巨大挑战,因为没有测试网可供调试。
2. 比特币链上数据记录方式
比特币上有两种主流的链下数据附着方案:铭刻和蚀刻。
2.1 蚀刻基础原理
Runes使用蚀刻技术,将数据写入比特币UTXO的OP_RETURN字段。这种方式从Bitcoin Core 0.9版本(2014年)开始支持,可创建一种可验证但不可消费的输出,使数据直接存储在区块链上。
在区块链浏览器中,可以看到交易附带的OP_RETURN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以十六进制编码呈现,解码后可得到JSON格式的字符串,包含Runes资产的部署、铸造、发行等信息。
2.2 铭刻基础原理
Ordinals/BRC20等协议则使用铭刻技术,将元数据写入交易的见证数据中。这一过程通过隔离见证和"向Taproot支付"(P2TR)方式实现,包括提交(commit)和揭露(reveal)两个阶段。
P2TR是比特币2021年Taproot升级引入的交易输出类型,可以更私密地存储不同交易条件。铭刻过程需要两笔交易:首先生成支付到P2TR地址的UTXO(commit交易),然后花费这个UTXO时在见证脚本中提供真正脚本,从而上传铭文数据(reveal交易)。
2.3 两种方案对比
蚀刻:
铭刻:
3. Runes底层设计解读
3.1 Runes 0.11版本
初版Runes协议分为三部分:edicts(资产转移信息)、etching(资产部署信息)和burn(销毁)。
edicts定义资产转移方向,etching呈现资产部署主要信息。与以太坊智能合约相比,Runes通过limit和term字段限制了铸造数量和可铸造区间。这种设计使得Runes项目难以实现复杂的代币经济学,但也增加了公平性,降低了项目方干预市场的可能。
3.2 Runes 0.18版本
最新版本的Runes协议做出了重大改变,主要包括:
edicts新增pointer参数,用于修改资产默认转移方向,降低编码量和交易成本。
新增Mint字段,限制单笔交易只能铸造一个资产,平衡了不同用户的铸造机会。
etching(资产部署)字段大幅变化:
4. Runes新版协议评价
优点:
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