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与发展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基础链,它是一种独立的分布式网络平台。基础链通过自身的节点系统来处理数据的存储、验证、传输和交互,具有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去中心化、匿名性和自治等特性。在区块链项目分类中,通常可以将其划分为"coin"和"token"两大类。了解一个项目是coin还是token,就能判断它是否属于基础链项目。coin是指基础链中的原生数字货币。对于那些建立自己独立区块链的项目,它们发行的数字资产就属于coin,具有类似"法币"的性质。token则是指在现有基础链上开发的应用程序(如去中心化应用、智能合约等)所发行的数字凭证。这些应用程序通常构建在已有的基础链之上,其发行的具有凭证属性的数字资产就被称为token。以太坊作为当前最大的区块链融资平台,许多项目初期会通过白皮书进行私募,发行的项目代币仅作为临时凭证。一旦项目正式上链后,就会开始token和coin的转换过程。理论上,项目方应当回收所有token并停止使用。基础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1.0时代:2009年比特币网络正式运行,经过多年的成功运作,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支撑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2. 以以太坊为代表的2.0时代:2014年左右,各行业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价值。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多功能的基础链,它们通过智能合约支持多种业务场景。3. 以EOS等为代表的3.0时代:2017年以来,新一代基础链的需求变得更加明确。3.0时代的基础链主要指能够快速运行各种去中心化应用的区块链项目。研究基础链对投资有重要意义:1. 应用链源于基础链,二者关系类似分支和主干。2. 基础链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远高于应用链。基础链上作恶的成本也更高,而应用链更注重社区运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3. 目前市场上大量的无实质价值的代币主要来自应用链。在以太坊上发行ERC20代币的门槛较低,已有超过1000种代币基于以太坊发行。因此,投资时需要谨慎辨别,区分出高质量的项目。
区块链基础链发展历程:从比特币到EOS的技术演进
区块链技术的基础架构与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基础链,它是一种独立的分布式网络平台。基础链通过自身的节点系统来处理数据的存储、验证、传输和交互,具有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去中心化、匿名性和自治等特性。
在区块链项目分类中,通常可以将其划分为"coin"和"token"两大类。了解一个项目是coin还是token,就能判断它是否属于基础链项目。
coin是指基础链中的原生数字货币。对于那些建立自己独立区块链的项目,它们发行的数字资产就属于coin,具有类似"法币"的性质。
token则是指在现有基础链上开发的应用程序(如去中心化应用、智能合约等)所发行的数字凭证。这些应用程序通常构建在已有的基础链之上,其发行的具有凭证属性的数字资产就被称为token。
以太坊作为当前最大的区块链融资平台,许多项目初期会通过白皮书进行私募,发行的项目代币仅作为临时凭证。一旦项目正式上链后,就会开始token和coin的转换过程。理论上,项目方应当回收所有token并停止使用。
基础链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1.0时代:2009年比特币网络正式运行,经过多年的成功运作,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关注支撑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
以以太坊为代表的2.0时代:2014年左右,各行业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价值。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多功能的基础链,它们通过智能合约支持多种业务场景。
以EOS等为代表的3.0时代:2017年以来,新一代基础链的需求变得更加明确。3.0时代的基础链主要指能够快速运行各种去中心化应用的区块链项目。
研究基础链对投资有重要意义:
应用链源于基础链,二者关系类似分支和主干。
基础链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远高于应用链。基础链上作恶的成本也更高,而应用链更注重社区运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目前市场上大量的无实质价值的代币主要来自应用链。在以太坊上发行ERC20代币的门槛较低,已有超过1000种代币基于以太坊发行。因此,投资时需要谨慎辨别,区分出高质量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