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DeFi发展瓶颈:区块链生态触及规模法则上限
加密货币生态的规模法则:DeFi 发展瓶颈在哪里?
近期,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速度似乎有所放缓。DeepSeek R2 并未如期在五月发布,而是在 5 月 28 日进行了 R1 的小幅更新。同样,Grok 3.5 的发布也一再延期。在大量资金的推动下,大型语言模型的规模效应似乎正在逐渐触及上限。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 AI 领域,在区块链世界也有类似的趋势。随着 SVM L2 进入发币阶段,以太坊重新聚焦 L1 赛道,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区块链生态的规模法则。
公链的数据规模上限
从全节点数据规模来看,Solana 目前以 400TB 的体量领先其他公链和 L2 网络。相比之下,以太坊自 2015 年 7 月创世以来,全节点数据量仅有约 13TB。而比特币更是将数据增长严格控制在硬件扩张曲线之下,目前仅为 643.2GB。
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公链的技术路线。以太坊专注于生态优化和重构,希望通过自建 L2 网络和采用新架构来保持优势。Solana 则追求极致的性能,但其庞大的节点规模已经事实上排除了个人参与者。
从硬件发展来看,无论是 CPU、GPU 还是存储领域,技术进步都已经开始放缓。这意味着公链底层硬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有突破性进展。
代币经济系统的规模极限
以当前市值来看,我们可以粗略估计公链经济系统的规模上限在 3000 亿美元左右。这并不意味着单个项目无法超越这一数值,而是整个市场的合理容量。
DeFi 生态的收益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早期 UST 的 20% APY,到 DAI 的 150% 超额质押比例,再到目前 sUSDe 的 90 天平均 APY 5.51%,DeFi 收益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即便万亿规模的真实世界资产上链,也很难逆转这一趋势。
区块链生态的发展瓶颈
纵观区块链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问题:
公链之间的分化趋势并未缓解,比特币正逐渐与链上生态脱节。
链上信用和身份系统的失败导致超额抵押成为主流模式。
无论是稳定币还是 RWA,本质上都是链下资产的杠杆式上链,反映出链下资产天然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区块链生态似乎已经触及到了某种规模法则的上限。自 DeFi 爆发以来仅过去 5 年,以太坊诞生至今也不过 10 年,但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明显放缓。未来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将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