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特币二层网络的基础知识体系比特币铭文的兴起为比特币生态带来了新的生机,让更多人重新关注比特币。有人认为这打开了比特币生态的潘多拉魔盒。在比特币生态的众多技术发展中,二层建设是重中之重。本文旨在总结比特币二层的基础知识,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人完善相关思路,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区块链世界以比特币为开局,以比特币生态为终局。以太坊也可视为比特币的一种侧链技术探索。### 1. 二层要完成的使命为了理解比特币二层建设需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我们先从区块链系统的基础特性开始。#### 1.1 区块链的基础特性和需求区块链可以视为一台"世界计算机"。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区块链的多种特性:- 公开透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和执行指令特点,也是分布式节点协作的内部需求。- 去中心化:区块链的架构特性,决定了系统的容错性。 - 安全性:由密码学技术和去中心化架构共同保证。- 计算能力:一般用图灵完备性来衡量。- 性能:通常用TPS(每秒处理的事务数)来衡量。- 存储:记录数据的能力。目前主要在区块内存储。- 隐私:在计算和存储过程中保护数据权限。这些特性之间存在不可能三角,需要取舍。例如DSS猜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三者不可兼得。#### 1.2 二层建设的作用二层建设主要是为了:1. 增加容量2. 降低成本 3. 定制特性二层会降低或改变某些特性,以换取其他特性的提升。例如:- 降低去中心化程度来提高性能- 改变结算方式来增加吞吐量- 增强隐私性和抗审查性,但增加实现难度#### 1.3 为什么要做分层设计?分层设计是处理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模块化、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分层的优点包括:- 各层独立,便于设计和修改- 灵活性好,某层变化不影响其他层- 结构可分割,各层可采用最适合的技术- 易于实现和维护- 促进标准化### 2. 比特币Layer2的几种建设思路比特币的二层主要有三种路线:1. 基于链的扩展路线:类似EVM的二层,是区块链结构2. 基于分布式的路线:以闪电网络为代表,是分布式结构 3. 基于中心化系统的路线:以中心化索引为代表,是中心化结构目前基于链的扩展相对更容易实现,案例也更多。分布式路线难度较大,发展较慢。中心化路线存在争议,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一层网络的能力。#### 2.1 基于链的二层建设早期有彩色币、Mastercoin等探索。包括以太坊也可视为比特币的改进探索。目前主要包括两类:- 兼容EVM的账户模型:如以太坊、Polygon等- UTXO模型:如CKB、Chia等这种方案保留了区块链的大多数基础特性,并解决了图灵完备问题,交易费用也显著降低。但仍受区块链固有限制,性能提升有限。#### 2.2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二层建设这类方案中,二层结构已不是区块链,而是基于Channel的分布式系统。典型代表是闪电网络。分为两类:1. 只完成价值传递,如闪电网络2. 完成价值传递和图灵完备计算,如RGB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更去中心化,扩展性好,隐私性强。缺点是技术实现复杂,在价值传递方面经验不足。#### 2.3 基于中心化系统的二层建设如Ordinals等中心化索引结构。这种方案虽然争议较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一层网络能力。优点是技术成熟,性能好。缺点是高度中心化,区块链特性主要依赖一层网络。### 3. 二层建设的相关事物#### 3.1 一层和二层的连接技术常见的连接技术包括:- 跨链技术- 隔离验证技术 - 侧链技术- State Channel技术- Plasma技术不同二层结构适用的连接技术有所不同。衡量连接技术的指标包括:一层是否能验证二层交易、资产是否能在二层崩溃时逃生、是否会降低系统某些特性等。#### 3.2 参考冯诺依曼结构看区块链发展区块链作为"世界计算机"可以类比传统计算机的冯诺依曼结构:- CPU(运算器和控制器)对应一层和二层的计算能力扩展- 存储器对应链上存储空间的扩展 - 输入输出设备对应预言机- 特殊链和功能类似GPU等专用部件- 链上应用类似早期还未分离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阶段区块链应用也会从金融领域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4. 当前比特币的Layer2建设情况#### 4.1 已经运行的比特币二层项目1. 闪电网络:基于分布式的二层建设,提供快速低成本交易。2. Liquid:基于链的侧链方案,提供快速私密交易。3. Rootstock(RSK):基于链的智能合约平台,提供类似以太坊的功能。4. RGB:基于分布式+图灵完备的二层建设,支持复杂智能合约。5. Stacks:去中心化计算平台,提供身份验证、存储和智能合约功能。6. 其他新项目:如B² Network、BEVM、Dovi、Map Protocol等,主要是基于链的二层建设。#### 4.2 比特币二层建设的发展分析1. 原有项目:需充分发挥积累优势,吸引更多应用。2. 新进入项目:可利用后发优势,快速解决轻量级需求。3. 无积累项目:可通过社区共识积累用户和资金。4. 上层应用:随二层发展,从金融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Web3.0时代刚刚开始,需要持续探索和建设。把握新技术、新发展,不断调整和参与建设的团队终将在某个领域有所收获。
比特币二层网络全解析:基础知识、建设思路与发展现状
比特币二层网络的基础知识体系
比特币铭文的兴起为比特币生态带来了新的生机,让更多人重新关注比特币。有人认为这打开了比特币生态的潘多拉魔盒。在比特币生态的众多技术发展中,二层建设是重中之重。本文旨在总结比特币二层的基础知识,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人完善相关思路,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
区块链世界以比特币为开局,以比特币生态为终局。以太坊也可视为比特币的一种侧链技术探索。
1. 二层要完成的使命
为了理解比特币二层建设需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我们先从区块链系统的基础特性开始。
1.1 区块链的基础特性和需求
区块链可以视为一台"世界计算机"。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区块链的多种特性:
公开透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和执行指令特点,也是分布式节点协作的内部需求。
去中心化:区块链的架构特性,决定了系统的容错性。
安全性:由密码学技术和去中心化架构共同保证。
计算能力:一般用图灵完备性来衡量。
性能:通常用TPS(每秒处理的事务数)来衡量。
存储:记录数据的能力。目前主要在区块内存储。
隐私:在计算和存储过程中保护数据权限。
这些特性之间存在不可能三角,需要取舍。例如DSS猜想: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三者不可兼得。
1.2 二层建设的作用
二层建设主要是为了:
二层会降低或改变某些特性,以换取其他特性的提升。例如:
1.3 为什么要做分层设计?
分层设计是处理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模块化、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分层的优点包括:
2. 比特币Layer2的几种建设思路
比特币的二层主要有三种路线:
目前基于链的扩展相对更容易实现,案例也更多。分布式路线难度较大,发展较慢。中心化路线存在争议,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一层网络的能力。
2.1 基于链的二层建设
早期有彩色币、Mastercoin等探索。包括以太坊也可视为比特币的改进探索。目前主要包括两类:
这种方案保留了区块链的大多数基础特性,并解决了图灵完备问题,交易费用也显著降低。但仍受区块链固有限制,性能提升有限。
2.2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二层建设
这类方案中,二层结构已不是区块链,而是基于Channel的分布式系统。典型代表是闪电网络。
分为两类: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更去中心化,扩展性好,隐私性强。缺点是技术实现复杂,在价值传递方面经验不足。
2.3 基于中心化系统的二层建设
如Ordinals等中心化索引结构。这种方案虽然争议较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一层网络能力。
优点是技术成熟,性能好。缺点是高度中心化,区块链特性主要依赖一层网络。
3. 二层建设的相关事物
3.1 一层和二层的连接技术
常见的连接技术包括:
不同二层结构适用的连接技术有所不同。衡量连接技术的指标包括:一层是否能验证二层交易、资产是否能在二层崩溃时逃生、是否会降低系统某些特性等。
3.2 参考冯诺依曼结构看区块链发展
区块链作为"世界计算机"可以类比传统计算机的冯诺依曼结构:
区块链应用也会从金融领域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4. 当前比特币的Layer2建设情况
4.1 已经运行的比特币二层项目
闪电网络:基于分布式的二层建设,提供快速低成本交易。
Liquid:基于链的侧链方案,提供快速私密交易。
Rootstock(RSK):基于链的智能合约平台,提供类似以太坊的功能。
RGB:基于分布式+图灵完备的二层建设,支持复杂智能合约。
Stacks:去中心化计算平台,提供身份验证、存储和智能合约功能。
其他新项目:如B² Network、BEVM、Dovi、Map Protocol等,主要是基于链的二层建设。
4.2 比特币二层建设的发展分析
原有项目:需充分发挥积累优势,吸引更多应用。
新进入项目:可利用后发优势,快速解决轻量级需求。
无积累项目:可通过社区共识积累用户和资金。
上层应用:随二层发展,从金融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
Web3.0时代刚刚开始,需要持续探索和建设。把握新技术、新发展,不断调整和参与建设的团队终将在某个领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