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65億非法換匯案揭示穩定幣監管困境 探討合規化與監管新思路
穩定幣引發的監管困境:65億非法換匯案背後的深層思考
近日,上海浦東新區法院公布了一起涉案65億元的跨境非法換匯大案。這起案件的主角是以USDT爲代表的穩定幣,而非傳統的地下錢莊或現金。事實上,這已不是首次出現類似案件。自2017年以來,針對虛擬貨幣和穩定幣的監管一直保持高壓態勢,但爲何此類案件仍屢禁不止,甚至規模愈發擴大?
穩定幣的崛起
近期,穩定幣相關話題頻繁登上熱搜。對於未接觸過Web3和虛擬貨幣的羣體而言,"穩定幣"或許還是個陌生概念。但作爲深耕區塊鏈法律服務多年的律師,每天都在處理相關業務和案件,這個概念似乎已經"破圈"。
最近幾天,多個新聞事件引發關注:
7月10日,上海市國資委黨委召開學習會,探討加密貨幣與穩定幣的發展趨勢及應對策略。
7月16日,上海浦東新區法院公布一起利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換匯的大案。案件顯示,犯罪嫌疑人通過操控空殼公司帳戶,爲客戶提供穩定幣實現跨境轉帳,三年來非法換匯金額高達65億元。
7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正式簽署《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確立了數字穩定幣的監管框架。
同時,香港將於8月1日施行《穩定幣監管條例》,成爲全球首個爲法幣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體系的司法轄區。
這些事件反映出,一方面中美港等主要金融中心在推動穩定幣合規化、金融化;另一方面國內部分執法機關仍將穩定幣視爲"非法金融活動"。這種監管節奏與制度觀念的錯位,似乎提醒我們是時候重新審視穩定幣的現實角色與制度定位了。
地下錢莊青睞穩定幣的原因
地下錢莊之所以選擇虛擬貨幣(尤其是USDT等穩定幣)作爲跨境換匯工具,主要是因爲它突破了傳統換匯的多重限制:
突破額度限制。個人年度購匯額度爲5萬美元,而通過穩定幣可輕鬆實現百萬美元級別的一次性跨境轉移。
降低資金池壓力。傳統模式需要在境內外各自準備外匯頭寸,風險和成本較高。而穩定幣只需在境內歸集人民幣,即可在境外交易所完成兌換,大幅降低了啓動門檻。
提高到帳效率。傳統銀行電匯通常需1-3個工作日,且需提交合規材料。而鏈上轉帳平均10分鍾至1小時即可完成,全天候運轉,效率顯著提升。
增強身分隱蔽性。傳統匯款通過銀行流水等留下完整監管鏈條,而虛擬貨幣交易借助匿名工具可有效割裂資金流向與真實身分之間的聯繫,大幅提高執法難度。
利用司法管轄差異。傳統換匯需同時應對境內外監管,但借助穩定幣,不法資金可在監管寬松地區完成法幣落地,實現在不同監管區域自由穿行。
可以說,穩定幣技術的介入重構了非法換匯的運行方式,極大提升了灰產的效率和隱蔽性。這種低門檻、去中心化、強跨境能力的工具,正成爲跨境資金"灰色流動"的新型技術基礎設施。
監管高壓難阻虛擬幣亂象的原因
我國對虛擬貨幣相關犯罪的高壓打擊,主要基於兩個核心邏輯:
首先,虛擬貨幣的匿名性與跨境流動性難以被傳統金融監管體系有效穿透,容易被用於掩飾、轉移非法所得。2024年8月施行的司法解釋已將"通過虛擬資產交易"正式列爲洗錢方式之一。
其次,作爲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虛擬貨幣的無國界特徵容易成爲規避監管、實現非法換匯的技術工具。這不僅擾亂金融秩序,還可能對宏觀調控與國家經濟安全構成實質性影響,包括:
統計失真:虛擬貨幣交易鏈條不受本地監管掌控,導致外匯實際流出無法準確計入官方統計,造成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出現"數據黑洞"。
宏觀調控失靈:央行難以準確把握市場外匯供需,可能誤判匯率、利率調整時機,影響政策有效性。
稅收與資產流失:通過虛擬幣非法換匯避稅,導致國家在結售匯環節的存款準備金、跨境稅源和反洗錢數據流失。
自2017年"九四公告"以來,監管力度不斷加碼。2020年起的"斷卡"行動促使地下錢莊等將資金通道切換至穩定幣等數字資產工具。即便2021年9月再次重申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屬於非法金融活動,但因其高流動性、低門檻、強隱蔽等特徵,反而在灰產領域愈加活躍。
這也催生出一批"低買高賣"套利的中介羣體,俗稱"U商"。他們雖不直接參與幣圈項目或上遊環節,卻常因提供撮合交易、賺取匯差而被指控非法經營、幫助信息網路犯罪等,成爲當前司法實務中的"高風險邊緣人羣"。
碎片化打擊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從近年官方通報的典型案件來看,似乎呈現出一種"越堵越漏"、"越打越大"的失控感。國家寄望於通過個案懲治實現全社會警示效應,然而實際情況是,每個人都困在自己的信息繭房裏。在案發前,這些人可能都未曾留意過相關新聞,或即便看到,也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
作爲辦理過大量此類案件的律師,我也在不斷思考:這種持續嚴打的方式,是否真能有效打擊犯罪、懲治違法行爲?
許多案件呈現出以下特點:
被抓的多是"邊緣人物":普通員工、"車手"、中間人、U商等,他們既非決策者,也非鏈條核心,更非真正的收益方。
主犯在逃,執法難以追及:很多案件的操盤者早已出境甚至變更國籍。跨國執法成本高昂,即便主犯在港澳地區,大陸警方也無直接執法權。
國家損失難以追回,司法資源投入產出比低:以2022年湖北荊門4000億涉案流水的跨境網賭案爲例,雖被稱爲"虛擬貨幣第一案",但實際追回金額遠低於預期。大量涉案資產以虛擬貨幣形式存放於境外,中國執法機關難以有效扣押。
這揭示了一個現實:對真正作惡的主犯而言,違法成本往往僅是讓"邊緣人物"替罪;而那些被抓的人,不過是整個鏈條中的一環,既非組織策劃者,也不具備承擔全鏈條後果的能力。刑法打擊雖有威懾力,但實踐中讓"介紹人"、"搬運者"、"兌換者"成爲主要受罰對象,治標難以治本。
穩定幣主導權的喪失
如果說打擊灰產是"防",那主導合法替代路徑本應是"攻"。但遺憾的是,我們的主動權是自己拋棄的。
回顧歷史,中國曾是全球穩定幣大國。如今全球知名的Binance、OKX、Gate.io等交易所,創始人幾乎清一色是中國人。曾經,交易所運營團隊設在境內,幣圈資訊平台扎堆發展,絕大多數用戶用人民幣或人民幣穩定幣完成虛擬貨幣交易結算。
但如今,這一切都成爲過去式。如果不是因爲連續出臺的政策壁壘,導致項目方、平台運營方、投資團隊被迫關停或選擇出海,中國原本極有機會主導整個穩定幣生態。而如今留在國內的,往往只是底層的打工人。
政策圍堵之外,我國也曾試圖另闢蹊徑。自2016年起,央行啓動數字人民幣研發,目標之一就是對標美元穩定幣,試圖實現:
減少對美元通道依賴,在跨境場景中用數字人民幣結算,繞開SWIFT與美元清算體系。
抑制資本外逃與非法換匯,從技術層面替代USDT在地下金融系統中的作用。
爲企業與個人提供官方、合規、無手續費的數字現金工具,弱化穩定幣的灰色吸引力。
但由於數字人民幣缺乏廣泛應用場景和生態配套,市場接受度仍然低迷。強行推廣不具可行性,這一路徑並未形成真正有效的支付替代。
穩定幣的優勢與應用場景
2025年7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天才法案》,正式確立數字穩定幣監管框架。有專家評價:"美元穩定幣本質是美元在區塊鏈世界的代幣化投射,是美元霸權的數字延伸。它通過技術手段放大了美元的全球滲透力,但也帶來新的系統性風險。對國家而言,穩定幣也成了貨幣主權博弈的新戰場。"
從技術視角看,穩定幣是一種錨定法幣價值、運行於區塊鏈網路之上的可編程數字資產。其核心機制是通過鏈下儲備資產(如美元、人民幣)的托管,將法幣帳面價值映射爲鏈上同質化代幣。它不依賴銀行帳戶即可轉移,依靠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具備高效、去中心化、低成本等特性。
因此,穩定幣在以下典型場景中有廣泛應用:
跨境貿易結算:企業可通過USDT或USDC等實現秒級跨境支付,大幅降低外匯手續費與清算週期。
自貿區與保稅倉支付:人民幣穩定幣可用於一鍵分帳,涵蓋倉儲、關務、物流等多種場景。
供應鏈金融:平台企業利用穩定幣貼現應收帳款,並自動完成上下遊多級拆分轉付。
碳交易與數字資產市場:以穩定幣爲標的的"鏈上信用資產"可實現7×24小時自動撮合,提升碳信用、數字權益等類資產流動性。
B端與C端支付:作爲跨境工資發放、留學繳費、離岸理財、保證金管理等支付場景的無縫中介,穩定幣能有效打通傳統金融系統與鏈上經濟間的"最後一公裏"。
我們必須看到,穩定幣雖可能被用於非法活動,但也有切實的正向用途,這正是爲何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都在積極探索爲其設計"合規沙盒"。因此,在評估穩定幣監管政策時,不能只盯着其"匿名性""無國界"等風險標籤不放,更需深入理解其在跨境支付、金融服務、產業協同等方面的價值。與其將其徹底排斥於體制之外,不如正視其作用邏輯,思考如何以可控方式讓其爲我所用。
制度缺位是問題根源
穩定幣不是天然的犯罪工具,它是新金融結構的載體。它是否會被濫用,關鍵取決於制度是否能及時跟進。一味打壓並不能阻礙技術發展,同時,我們失去的不僅是監管效果,更是本可掌握的全球競爭力。
從刑事律師的辦案經歷來看,制度真空帶來實質性執法困境:
首先,制度真空導致辦案單位認知滯後。國內政策一味打壓、否認虛擬貨幣價值,且缺乏相關法律依據和辦案指引,不利於案件順利辦理和法律正確實施。大多數基層辦案人員對區塊鏈技術原理與運行機制仍缺乏基本認知,需要律師普及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