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基金會困境與創新:重塑區塊鏈生態的新路徑

robot
摘要生成中

加密基金會的局限與未來發展之路

加密基金會曾是推動區塊鏈網路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隨着行業的發展,這種模式已經顯露出諸多弊端,成爲制約發展的阻力。隨着美國國會新監管框架的提出,加密行業迎來了重塑生態的機會。

加密基金會模式源於早期創始人的去中心化理想主義。它旨在作爲網路資源的中立管理者,通過持有通證、支持生態發展來規避商業利益幹擾。但隨着時間推移,監管壓力和市場競爭加劇,使這種模式背離了初衷:

  1. SEC的行爲測試框架迫使創始人放棄或模糊對自有網路的參與。
  2. 項目方將加密基金會視爲快速實現去中心化的工具。
  3. 加密基金會淪爲規避監管的通道。

這種模式存在諸多結構性缺陷:

  1. 缺乏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
  2. 無法實現規模化擴張
  3. 形成新的中心化控制

隨着國會提案推進基於控制權的新框架,加密基金會的分離假象已無必要。新框架鼓勵創始人移交控制權,同時提供更清晰的去中心化構建標準。

加密基金會存在激勵扭曲和能力制約問題。它們在法律上無權開發週邊產品或從事商業活動,即使這些活動可能有利於網路發展。同時,加密基金會承擔全部成本,而收益卻分散社會化,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加密基金會還造成顯著的運營效率損失。爲滿足形式化的分離要求,高效協作的團隊被迫拆分,造成不必要的溝通障礙。

更糟糕的是,加密基金會逐漸演變爲掌控關鍵資源和權限的集權主體,與去中心化的初衷背道而馳。設立加密基金會的高昂成本也爲初創項目設置了門檻。

鑑於此,常規開發公司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公司架構能夠更高效地配置資本、吸引人才、響應市場。但這也引發了新的擔憂,如公司可能設計有利於股東而非通證持有者的方案。

爲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採用以下工具:

  1. 公益公司(PBC)架構,賦予公司雙重使命
  2. 網路收益共享機制,爲企業創設持續性激勵
  3. 裏程碑歸屬機制,將代幣鎖倉與網路發展目標掛鉤
  4. 合約保障條款,防止損害通證持有者利益的行爲
  5. 程序化激勵體系,鼓勵多方參與者貢獻網路

兩種新興方案DUNA和BORG爲實施這些解決方案提供了路徑。DUNA賦予DAO法律實體地位,BORG則將治理功能遷移至鏈上運行。這些工具有助於將權力從不透明的鏈下機構轉移至更具問責性的鏈上系統。

加密行業正在進入新時代,需要真實的治理、實質的協同和系統化的運作。未來的架構應當能夠協調公益與私利、內生問責機制、最小化控制權。只有這樣,加密生態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8
  • 分享
留言
0/400
ApeDegenvip
· 07-24 06:11
监管来了 熊市没了
回復0
Blockchain智囊vip
· 07-23 18:33
经验表明,基金会模式沦为筹资圈钱的遮羞布,监管趋严势在必行
回復0
FOMOSapienvip
· 07-22 21:13
谁都跑不掉监管这一关
回復0
NotFinancialAdviservip
· 07-22 21:07
炒币不如开基金...
回復0
Liquidation_Watchervip
· 07-22 21:04
对监管一直无感 等着被倾倒吧
回復0
RektButSmilingvip
· 07-22 21:03
监管越多越好 憋折腾了
回復0
Wen_Moonvip
· 07-22 21:01
搬砖搬到月亮上
回復0
MetaRecktvip
· 07-22 20:53
哪有真去中心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