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先鋒:去中心化存儲與計算平台的技術創新與市場前景

Web3的未來:去中心化存儲與計算的融合

下一代互聯網Web3的基石將建立在共識、存儲和計算三大支柱之上。區塊鏈技術掀起了去中心化革命的浪潮,而Web3則進一步擴展了這一理念,致力於實現整個互聯網的去中心化。

在去中心化存儲領域,點對點網路的興起創造了一個全球化、無需信任且不可篡改的數據存儲系統。作爲該領域的先驅,某存儲平台提供了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確保了數據的永久性、不可變性和抗審查能力,滿足了NFT和去中心化應用日益增長的需求。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預測,到2026年,全球數據生成量將達到驚人的221,000艾字節(EB)。爲了便於理解,這相當於約231.7億TB的數據量。如此龐大的數據規模凸顯了去中心化存儲協議的巨大市場潛力。

除了在存儲領域的優勢,該平台還積極拓展去中心化計算領域。其推出的新型計算系統旨在將大規模AI模型與智能合約技術相結合,融合了高速區塊鏈的性能與去中心化項目所需的可驗證性。

全球AI市場預計在未來十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到2032年有望達到約2,575.16億美元的規模,年增長率高達19%。去中心化AI技術有望解決傳統機器學習中存在的透明度和控制權問題,推動建立一個更加公平、開放的AI生態系統,同時保護知識產權和個人隱私。該平台在去中心化存儲和計算領域的創新使其成爲Web3運動的領軍者,不僅滿足了行業關鍵需求,也極大地拓展了其市場潛力。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技術創新與協議設計

某去中心化存儲平台的核心目標是通過一次性付費實現數據的永久存儲。該系統由兩個關鍵組件構成:分布式存儲層和人機交互層。

分布式存儲層負責處理存儲訂單並復制數據。它採用了一種創新的共識機制,要求節點在接受新數據之前必須提供對先前上傳數據的加密訪問證明,以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分布式存儲層之上是模仿萬維網的人機交互層。與傳統網頁不同,這一層上的內容一旦上傳就無法更改,確保了網站和去中心化應用的不可變性。

該平台還支持智能合約功能。不同於以太坊等傳統區塊鏈網路,其智能合約僅在請求執行的本地機器上計算狀態,這種設計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可擴展性。

平台的原生代幣用於支付存儲費用,這些費用被存入一個專門的基金,用於補償礦工並確保長期的存儲和網路維護成本得到覆蓋。用戶在存儲文件時支付一次性費用,大部分費用進入存儲基金。該基金的設計基於保守的存儲成本下降假設,旨在無限期地覆蓋存儲成本。歷史數據顯示,存儲成本的年均下降率約爲30.57%,這進一步支持了該協議的長期可行性。

網路中的礦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獎勵,包括交易費用、通脹性代幣發行(發行速率隨時間逐漸減少)以及來自存儲基金的支付。

該平台的代幣經濟模型包括初始發行的5500萬代幣,以及1100萬的通脹性發行。這些新增發行將逐步減少,直到總流通量達到6600萬代幣。值得注意的是,該協議沒有採用代幣銷毀機制,而是保持固定的供應量。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網路升級與社區發展

2023年底,該平台經歷了一次重大的社區事件,涉及到對某個重要生態系統成員的分叉提議。這一事件引發了社區的廣泛討論和反思,最終通過溝通和澄清得以化解,展現了去中心化社區的自我調節能力。

2024年3月,該平台進行了一次重要的網路升級,引入了協調挖礦機制,允許多個節點協同工作,提高了網路的整體效率和算力。此次升級還增加了對礦池的支持,使礦工能夠更有效地共享資源。同時,協議變更提高了單塊解決方案的難度,以促進更完整的數據副本生成,並引入了新的定價措施。盡管最初存在一些爭議,這些變化最終被社區接受,平台的性能和穩定性得到了顯著改善,也推動了其代幣價格的漲。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創新計算平台的崛起

該平台最近推出的創新計算系統將區塊鏈的安全性與傳統雲計算平台的效率和可擴展性相結合,開創了一種新的計算範式。通過利用強大的存儲基礎設施,這一系統解決了零知識機器學習(zkML)在可擴展性和效率方面的挑戰,提供了一個透明、可驗證的計算環境。

該系統採用並行處理技術,能夠在大規模上同時運行多個程序,極大地優化了資源分配效率。其開放的數據協議提供了靈活和模塊化的設計,便於系統的升級和組件替換。

作爲該系統的核心,一個去中心化操作系統允許開發者運行類似於智能合約的命令行進程。它結合了傳統雲服務器操作的便利性和去中心化處理的優勢。該系統使用Lua編程語言,支持創建與各種虛擬機兼容的區塊鏈應用。

這一創新平台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允許智能合約在預定時間自主執行,無需用戶觸發,爲真正自主的區塊鏈應用鋪平了道路。這一特性使得數據密集型應用,如遊戲化代幣系統或AI聊天機器人,能夠高效地與底層存儲層進行數據交換。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市場競爭與性能比較

在去中心化存儲領域,該平台面臨着來自其他項目的競爭。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專注於通過低成本的臨時存儲來顛覆傳統存儲市場,而該平台則致力於創造一個全新的永久存儲市場。未來幾年,這種不同策略的競爭將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在區塊鏈性能方面,該平台最近取得了顯著進展。截至2024年2月下旬,其交易處理能力達到了每秒超過600筆,成爲吞吐量最高的無許可區塊鏈之一。考慮到新推出的計算系統仍處於早期階段,這一成就尤爲矚目,其每秒交易數(TPS)已經超過了一些知名的區塊鏈項目。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團隊背景與融資歷程

該項目由兩位在英國肯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者共同創立。他們的靈感來源於一次蘇格蘭的徒步旅行,結合了技術洞察力和創新願景,最終促成了這個基於區塊鏈的永久數據存儲平台的誕生。

項目通過多輪融資成功籌集了大量資金,包括種子輪前、種子輪、兩次社區代幣銷售以及私募輪。知名投資機構如某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的風險投資部門和著名的科技投資公司都參與其中。2020年的公開代幣發行進一步鞏固了項目的財務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採用DAO治理模式,確保了社區在決策和投票過程中的主導地位。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生態系統發展

該平台已成爲Web3生態系統中一個充滿活力的組成部分。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其生態系統中包含了超過130個基於該平台的項目。網路已經處理了超過10億次鏈上交易,充分展示了其日益增長的採用率和強大的基礎設施支持。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發展前景分析

積極因素

  1. 新計算系統的推出提升了平台在AI領域的重要性。
  2. 超並行架構促進了AI模型的高效訓練和部署。
  3. 模塊化設計爲開發DeFi應用提供了理想環境。
  4. 社區對潛在的早期採用者空投抱有期待。
  5. 新計算系統解決了zkML的可擴展性和效率挑戰。
  6. 2023年網路交易量顯著增加,每月處理約1億筆交易。
  7. 預計2024年交易量將進一步上升,新系統將從測試階段過渡到全面運營。

潛在風險

  1. 新系統測試階段可能暴露技術問題,包括安全漏洞和網路訪問問題。
  2. 新系統在鏈上有效擴展AI模型的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驗證。
  3. 新舊代幣的整合可能面臨挑戰,帶來額外的不確定性。
  4. 盡管有最新進展,平台仍可能在可擴展性方面面臨挑戰。
  5. 新計算系統及其與現有存儲網路的整合仍處於早期階段,可能出現意外的技術和運營問題。
  6. 關於潛在空投和代幣經濟變動的猜測可能導致代幣價值的顯著波動。

總的來說,該平台在去中心化存儲和計算領域的創新爲其未來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但同時也面臨着技術實現和市場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戰。隨着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其在Web3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有望進一步提升。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AO Computer助力Arweave,賦能Crypto+AI

AO-0.14%
AR-4.1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8
  • 分享
留言
0/400
ApeWithAPlanvip
· 07-13 15:44
兄弟们冲了 新一波web3热潮来了
回復0
DAO治理专员vip
· 07-12 15:44
*叹气* 从统计学角度来看,95%的去中心化存储项目因代币经济学不佳而失败。激励模型分析在哪里?
查看原文回復0
币本位思维vip
· 07-11 20:15
区块链老韭菜了属于是
回復0
炒币老母亲vip
· 07-10 17:39
现在的Web3啥啥啥都要去中心化。。
回復0
GmGmNoGnvip
· 07-10 17:39
噢 这波算是上车了
回復0
Token新手指南vip
· 07-10 17:36
温馨提示:行业数据显示92%的Web3项目昙花一现,建议新手从基础知识学起,避免盲目跟风投资。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回復0
Blockblindvip
· 07-10 17:23
5555啥时候能普及啊
回復0
分叉自由主义者vip
· 07-10 17:16
乐观主义去中心化信仰者 革新才能改变世界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